010-58565589
中国画的基本理念及现状
资讯
首页> 资讯> 资讯
现场 | 出长安 陕西中国画作品巡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 时间:2021-11-17


现场 | 出长安 陕西中国画作品巡展亮相

中国美术馆


一个人开画展是一个人的肖像,一群人聚在一起是一个群体形象,把一群人的画合起来是一件大作品,这便是我们今天要呈现的“出长安”。

——邢庆仁(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

2021年11年14月,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承办的“出长安——陕西中国画作品巡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

20211119_090707_000.jpg

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文化部原副部长王文章,人民日报社原副社长、中国报业协会会长张建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兼秘书长马锋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洪亮,陕西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郝铭,原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时尚传媒集团顾问、华夏之美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之升。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艺术家、理论家:杨力舟、王迎春、苗重安、张江舟、袁武、梁占岩、张立柱、王志纯、乔宜男、纪京宁、耿齐等。

此次展览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经过一年多精心筹备策划的大型专题学术展,阵容庞大,题材丰富,全面、系统展示新中国建立以来陕西不同时期中国画创作成就,彰显长安画坛的风采和魅力。

‍‍“出长安”是“长安”系列三部曲之一,此前还有“在长安”、“回长安”两个展览。“出长安”不仅是陕西中国画建国以来的历史回望和展示,更在于展望未来、举旗前行。

展览分为三个板块,六十年·从长安画派再出发;这片黄土地·那山那水那花;处处有生活·梦想辉映现实。展出了“长安画派”创派画家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李梓盛及新时期以来长安画坛老、中、青画家32人百余幅精品力作,而且中青年画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邢庆仁在展览前言中写到:“敬畏艺术,敬畏热爱,敬畏心灵。艺术家不仅要履行好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更要履行好对艺术自身的责任和担当。”“爱国家,爱人民,是发自内心的感动。和英雄对话,和灵魂对话,在最平凡处保持开放的形象,迈着大步,走出长安。”

步入展厅,秦腔一响韵味悠长,瞬间将观者带入了那片陕西黄土地上,聆听“出长安”背后的那些故事。

六十年·从长安画派再出发

1961年10月,美协西安分会中国画研究室的六位成员——赵望云、石鲁、何海霞、康师尧、方济众、李梓盛出征北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轰动一时的“国画习作展”。《人民日报》以“长安新画”为标题,整版刊发展出作品,无形中促成了“长安画派”这一称誉。

六十年,整整一个甲子。这六位艺术家作品再聚中国美术馆,这既是对长安画派前辈们的纪念与致敬,也是从画派到画坛的整体巡礼与再出发。

这片黄土地·那山那水那花

黄河与黄土高原塑造了这片黄土地,这片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璀璨的古代文明,也滋养着世世代代在此生息的华夏儿女。

长安画派集体风格的聚合是短暂的,随着时代变迁和诸多非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们很快转向了多方向发展的个性探求。

20211119_090707_024 (1).jpg

这一部分主要展示了长安画派之后,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画家的山水和花鸟画作品。

陕西山水画总是带着强劲的西北风和浓郁的黄土味,两者又融汇为一种顽强雄健的内在力量。无论是秦岭华山,还是川陕祁连,无论是高坡平原,还是塬梁峁川,在画面上都以满密、厚重的视觉张力直扑而来;笔墨语言也大多质实外拓、凝练苍茫,如岁月镌刻的痕迹,诉说着对于这片土地的深情。

从此次展出的山水画创作路向来看,可大致分为两个代际、三种主要面貌。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画家多亲炙于长安画派诸老,在延续他们所开掘的笔墨语言结构的基础上,要么以相对写实和全景描绘展现高原上大山大水的浑厚风貌,或在自然情境中寄寓情感体验,或强化独特地貌的象征意味,或侧重于个人笔墨风格的锤炼;要么围绕形式语言进行个性化探索,或在打散的点线书写中表现一种更为内在向上的生命张力,或在提炼的符号系统中建构一种全新的精神家园图谱。

中青年画家则渐趋脱离对山川形貌的自然描绘,展开更为自觉理性的形式探索,或强调板块结构的交响,或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山水的传统形态衍化为一种超越时空的心象图式。花鸟画创作也呈现出个性表现与形式自觉的兼重,传统笔墨被进一步打破与重组,蓬勃野趣与生态哲思使之更具有一种直观当下的审美品质。作为黄土地的子民,生于斯、长于斯的陕西画家们扎根于此,不断绽放出属于这片土地的艺术之花。

处处有生活·梦想辉映现实

自二十世纪尤其是下半叶以来,作为一种新的文艺理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讨论。长安画派的崛起正是源于对这一理论思考的高度自觉与深入实践。长安画派高举生活与传统两手抓的艺术主张,以生活为源,以传统为流,开源以导流,顺流而探源。他们“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直面西北这片黄土地。他们身处古老的长安,旧传统无比厚重博大;身处变革的当下,新生活直是层出不穷。面对新与旧的不同、源与流的不息,陕西中国画坛的人物画创作在两极开放且转化交错的艺术探索中释放出巨大的生活能量。

其中一极,立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主潮,以经过学院教育培养的写实水墨为基本手段,或是塑造典型,或是渲染场景,以平实的视角深入到这片黄土地上最为平几且日常的生活之中,父老乡亲的劳作、休息、唠家常,少数民族的节庆与欢聚,生活的悲凉与凝重……无数的生活细节与整体的环境气氛被组合还原为一种可视可感的此在真实,亲切而耐人寻味。另一极从现实主义出发,走向更贴近自我的情感表现和生命抒发,多以现代形式语言为参鉴,吸收并转化早期与民间传统,在追索各自的精神向度的同时,打破了传统笔墨的范式,泥土味与现代感形成别具意味的迭合张力。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或是以浓墨重彩写出生命的苦涩与灼热,或是以冷峻的旁观再造如梦的幻境,或是以酣畅的笔墨发出如秦腔般的嘶吼………真挚、震撼甚至带有强烈的穿透感。

生活本身就是一体多面、似真如幻,这样的两极论述显然无法截然分割,书写、表现、工笔、写实等各种语言手段也都纳入相反相成的互益,这才是梦想辉映现实的生活,也才展现出陕西中国画坛人物画创作的生动多元。

深扎生活,入其“深”方得“生”!生活是真正的源头活水。

一名画家,一面旗帜,一个画派,一座高峰。

在这60年中,陕西艺术家们的初心没有改变,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对艺术的向往没有改变。60前长安画派的进京展趟出了一条通往北京的路,这条路也是一条通往世界的路。相信长安画派陕西画坛的接力棒,在青年画家手中‍‍一定会‍‍一路走下去,一路传送下去。‍

据悉,“出长安——陕西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首展后,将陆续在南京、西安巡回展出。

北京站展出时间:2021年11月11日至2021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