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时间:2022-04-15
《中金摄协顾问作品赏析——王玉文》
[作者简介]
王玉文,1948年生,曾任六、七届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摄影师。从70年代末至今,在40余年的时间里一直热心于工业摄影创作,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伟大变革的过程。近年来,曾参与策划了两届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创作简介]
我成了一名从矿山走出的摄影人。祖辈们身上的忠厚、老实、执著、 坚韧、热情、善良,深深地融入我的生命,静静地流淌在我的血液里。——王玉文
什么样的创作能坚持40年?自20 世纪70 年代末至今,近40 年的时间里,摄影家王玉文一直热心于工业摄影创作,无数次下到车间、巷道,面对工人和机器,用影像记录工业与人、与城市的关系,诉说工人在生产、生活和工业变革中的生存状态。
一个个酷暑寒冬、一个个节假日,他奔走于炼钢炉前、矿山井下、铁路沿线、钻井台边,试图以最自然生动的画面、最平实流畅的视觉语言,多视角、多层面、真实、艺术地去表现中国工业和中国工人,彰显工业影像所具有的见证现实、振奋人心、推动时代、改变世界的特殊力量,给未来留下一部展现中国工业进程和辉煌成就的影像画卷,成了他最大的心愿和毕生的追求。
▲1978年,阜新发电厂
▲1979年,辽宁本溪,本钢焦炭厂,工人冒高温工作
▲1981 年,辽宁新宾,在树洞中等车
▲1981 年,老姐们
▲1983年,辽宁抚顺 ,龙凤矿矿工
▲1983年,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生产现场
▲1985年,辽宁沈阳铁西, 红梅味精厂
▲1985年,冬天的河
▲1986年,辽宁阜新,升井
▲1987年,辽宁铁岭, 采石场
▲1987年,集市
▲1990 年,辽宁本钢,炼钢工人的午餐
▲1991年,辽宁盖州,修造船厂
▲1995年,辽宁阜新新邱露天矿 矸子山上的捡煤女工
▲1997年,辽宁沈阳,沈阳纺织厂
▲1998年,辽宁阜新,矿务局运输部
▲1999年,辽宁海城,乡镇纺织厂
▲1999年,辽宁海城, 镁矿加工厂
▲1997年,阜新蒸汽汽车
▲2000年, 辽宁阜新, 海州露天矿矿工休息室
▲2000年,辽宁阜新高德矿,工人升井后到浴池洗澡
▲2000年,辽宁本溪,炉前工
▲2002年,抚顺,矸子山上的女人
▲2002年,辽宁鞍钢,朝阳矿山公司工人
▲2003年,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海州露天矿,废弃的编组站
▲2003年, 辽宁鞍钢, 工人兄弟
▲2003年, 辽宁朝阳,采矿场开电瓶车的司机
▲2003年, 辽宁阜新 ,高德煤矿矿工升井
▲2003年,辽宁阜新, 露天矿工人在寒冬中取暖
▲2004年,辽宁大连中远造船厂农民工
▲2004年,辽宁大连中远造船厂农民工
▲2004年,辽宁阜新平安矿,升井后的第一支烟
▲2004年,辽宁本溪, 本钢炉前工
▲2004年——2011年,船厂农民工
▲2004年——2011年,船厂农民工
▲2004年——2011年,船厂农民工
▲2008年,辽宁沈阳,特变电“80”后工人合影
▲2008年,辽宁沈阳,沈重铸造车间最后一炉烟-
▲2009年,本钢一炼铁厂拆迁
▲2009 年,辽宁本溪,本钢第一炼铁厂拆迁现场
▲2009年,辽宁本钢第一炼铁厂拆迁
▲2009年,辽宁阜新,艾友矿工人升井
▲2009年,辽宁沈重, 职工在告别老工厂
▲2011年,辽宁海城,碳粉厂的青年工人
▲2012年,鞍山海城炼铁厂
▲2013年,辽宁北方重工集团
▲2014年,沈鼓集团
▲2015年,辽宁凤城, 铅锌矿工人在等待下井
▲2016年 ,辽宁本钢, 除锈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