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讲堂
- 时间:2022-03-29
摄影技术技巧系列谈之三
话谈摄影中的光圈与焦距
前两期我们与大家聊完了正确曝光和精准对焦的话题。本期与大家聊聊摄影中的光圈与焦距的话题。
镜头光圈有大小的不同,镜头的焦距有长短之分。
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光圈大小不同和镜头焦距长短之分来谈谈它们在摄影过程会有哪些特性。对于这两个问题,作为每一个摄影人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和应用娴熟。
一、光圈
插图1-(光圈示意图)
(一)光圈的概念与应用
数码相机的光圈理论上相当于人眼球里的虹膜。如果光圈开得很大,就会有大量的光线进入图像(CCD/CMOS)感应器;相反,如果光圈几乎处于闭合的状态,那么进光量就会相对减小很多。
光圈数值是一个比值(分数),通常用F/2.8或者F/5.6……这样的形式来标示;也可以用f/2.8或者f/5.6这样的形式来标示它的光圈值。常见镜头的光圈系数一般有 ……(目前最大光圈值达F/0.7)、F/1.2、 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最小可达F/64)(每递减一档在数值上是前面一档的一倍,即缩小一倍的通光量)……等级别,每一个光圈等级的进光量都是上一个光圈数值的一半。
如果你认为相机的光圈只是用来控制曝光量的,那你就真该好好了解一下在摄影中最重要的一项技巧——那就是光圈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拍摄对象的景深(前后清晰度范围)大小,要么背景完全清晰可见;要么景深很浅,使得照片上出现模糊的部分,从而让照片获得立体感。
所以,照相机镜头是具有控制通光量和改变景深(前后清晰度)范围大小两大特性的。因此,您在拍摄过程中对设定光圈的大小是必须前思后量。这一点您一定要学会弄通,以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
(二) 镜头的最佳光圈值
刚才我们从照相机镜头的两大特性方面了解了改变镜头光圈的大小所带来的——控制曝光量多少与改变景深(清晰度范围)大小的两个基本概念。
单照相机镜头的光圈除了上述两大特性外,还有一大特性——即“解像率”(特指清晰度)。或许大家也听说过照相机镜头无论大到 F/1.0的光圈值,还是小到 F/45的光圈值,那究竟哪个光圈值为最好(的解像率)呢 ?
从成像角度、艺术角度到表现手法方面来说,应该说各有各的优势。但照相机镜头最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它的解像能力(即分辨率) 。
归纳起来说,照相机镜头光圈具有三大特性:即具有控制通光量多少、改变景深(前后清晰度)范围大小和解像能力(即分辨率)高低等三大特性。
下面我们来看一张曲线图:
插图2-(照相机镜头解像率MTF曲线示意图)
该示意图标示:纵轴0-10,我们可以比作0-10分(值—“0”最差,“10”为最好);横轴0-21,0是照相机镜头的中心点,它分别到镜头最边缘21.5mm(镜头成像直径≈43mm)。从镜头MTF曲线图中,我们可以从两组曲线(上面为F/8光圈值时的成像清晰度曲线,下面为镜头最大光圈值时成像清晰度曲线)。通过曲线图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当光圈为F8时,成像(即解像率为最高),当镜头处于最大光圈值时,成像(即解像率会明显地减弱——即最低值)。所以,照相机镜头光圈值的大小会改变其成像质量(即解像率——清晰度)的变化。
所以,我们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任何一款照相机镜头,当光圈值在F8位置时,是照相机镜头的最佳解像率光圈值 !
至于照相机镜头大光圈会带来虚化背景(其实就是减小景深范围)、小光圈会带来更大的景深(前后清晰度)范围外,大家还必须记住——任何照相机镜头在最大光圈值的基础上,缩小1-2档光圈值时,其成像质量(即解像率)都会有明显的提高。这些小知识和小窍门您学会了吗?
二、焦距
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主要有定焦和变焦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中又分为广角、中焦、长焦之分,种类繁多。
下面我们就照相机镜头的定焦与变焦两大类话题展开一下交流。
(一) 定焦镜头
插图3/4-(照相机定焦镜头、变焦镜头示意图)
定焦镜头构造相对比较简单,控制畸变能力比较强,成像质量(指解像率)普遍要好于变焦镜头,且价格相对也比较便宜。由于定焦镜头其构图受拍摄位置的制约,所以一般不太受摄影新手的喜欢——即构图范围的大小只能依靠两条腿。
(二) 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构造相对比较复杂,其控制畸变能力相对定焦镜头要弱一些,成像质量一般都要差于一些定焦镜头,且价格普遍高于定焦镜头。但由于它构图相对比较方便,几乎是所有摄影人的主力镜头。
(三) 焦比
谈到变焦镜头,就一定会涉及到一个焦比的话题(即一款镜头最短一端的焦距与最长一端焦距之比)是无法避开的。
定焦镜头由于构造简单,成像质量普遍要好于变焦镜头,且也不存在一个焦比的问题。刚才我们也谈到了变焦镜头在构图上的优点,但我们也不能绝对地说所有的定焦镜头的成像质量都要好于变焦镜头。其实有许许多多的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要大大好于定焦镜头,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关键看镜头在用料和制作工艺上下多大功夫而已,这是后话。
但关于镜头焦距之比(即焦比),也许有不少朋友很少听到过“焦比”这个词 ——即变焦镜头前后(长短)焦距之比。如100-300mm的变焦镜头,它的焦比是100:300,即1:3;24-70mm的变焦镜头,它的焦比是24:70≈1:3。
我们大家一定听说过所谓的“一镜走天下”的大焦比镜头,如18-200mm的镜头,它的焦比是18:200≈1:11.11。
大量的实践证明,焦比越大成像质量越差,通常变焦镜头的焦比应控制在1:3范围之内为好。
在谈到变焦镜头还不得不提及的话题是——变焦镜头究竟哪个焦段成像质量比较好?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此话印证了变焦镜头的这一特性——它的两头成像质量都要差于中间焦段。比如100-400mm焦段的变焦镜头,我们在拍摄时最好避开靠近100mm或接近400mm焦距的焦段,即110mm左右-390mm左右之间的焦段为好,这是其一。
那么,在100-400mm段,哪个焦距区段成像质量比较理想呢?根据综合测试,大约在200mm左右端(即前端1/3处),焦距中间段靠前端焦段相对最为理想。
(四)焦距与构图之关系
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一张示意图上读懂镜头焦距与构图的关系。
插图5-(焦距与对角线视觉示意图)
1、广角(短焦距)能包含更多的景物;
2、长焦(长焦距)能排除那些不必要的景物;
3、同时短焦距能获得更大的景深(清晰度)范围;长焦距能获得更大的背景虚化效果;
4、焦距长短所获得的景物(前后清晰度)范围与拍摄距离的远近等都有直接的关联;
(五)焦距与景深之关系
关于照相机镜头焦距话题,除了以上特性外,些许焦距与景深之关系是它最大的特定之一,且我们每拍摄一张照片都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焦距与景深的关系
插图6-(拍摄距离、镜头焦距、光圈大小与景深关系示意图)
1、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2、焦距越长,物距的变化对像距的变化影响越大,所形成的弥散圆也越大(即长焦距对虚化前后背景的能力最强)。
3、景深与对焦距离 L 的平方近似成正比关系。即对焦距离对景深的影响比光圈更大,拍摄主体离相机越近,景深越短。
其实上节3、4所谈及的话题与本节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在上期最后提及到的“那手机拍摄出来的照片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楚”?因为景深(清晰度)范围不仅还与光圈的大小和拍摄距离的远近有关,主要它与物理焦距的长短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手机镜头的物理焦距非常短,因此在其它条件(光圈和摄距)不变的条件下,其景深依然会比较大。我想您一定懂得!
在最后,我想就焦距长短与成像清晰度之关系的话题补充一点个人的看法,因为对于这一话题几乎所有的摄影教科书中几乎都是避而不谈。
即焦距越短画面的整体画质普遍不如长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比如拍摄特写画面(如人物特写、花卉特写、广告摄影、“打鸟”,尤其是想拍出“数毛”的效果来),这是短焦距镜头的软肋,它是无法替代长焦距镜头独有的优势。为什么?
——在我们静下心来,细细研读且看懂了照相机镜头的MTF曲线图时,您一定会懂得!
好了,本期有关摄影中光圈与焦距的话题就聊到这里。
(待续)
文章来源于中国摄影家协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