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讲堂
- 时间:2017-10-20
一说到造纸术你会想到什么?殊不知,2000多年过去了,温州西雁荡泽雅西岸一带,仍有十几个村落沿用古法造纸,泽雅屏纸因此得以流传。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现代人对古法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造纸术也是如此,我大概只知道是蔡伦发明了造纸,我也知道“泽雅屏纸”是非常有名的,但是纸是如何造出来的呢?这里面又有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去泽雅的路程并不遥远,穿越大半个温州,又经过了几个小村里,盘山路弯弯曲曲,一个多小时以后到达。四连碓造纸作坊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北斗山脚龙溪中游,占地约0.28平方千米,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首先看到的一个破旧的石碑,刻着“泽雅传统生态造纸博物馆”。也许,值得纪念的都是极具价值的。旁边,工人忙着休憩房屋,据说正是在建的博物馆。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泽雅山区水多竹茂,元明时代的先民在此顺溪建造水渠、碓轮及纸坊,并与山水浑然一体。四连碓造纸作坊建于明朝初年,水渠长约230米,顺流分4级水碓,可反复利用水力资源,故名“四连碓”。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穿过一个低矮的门墙,就是古老的造纸坊了。这刺激的气味,一下子袭来,感觉整个人都要晕了。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面前是一排排的石头小屋和巨大的水坑,泛着乳黄色。人们用水碓将水竹捣成纸绒、纸浆,制成屏纸。据说,泽雅一带数千人从事造纸,因此到处是水碓、纸坊。如水碓坑、水帘坑等地名亦都与造纸有关,泽雅遂又名“纸山”。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据水碓坑村的潘氏族谱记载:元末,泽雅先民为避战乱,从福建南屏一带逃迁而来,同时也带来了造纸术。“南屏纸”也就成了“泽雅屏纸”。经明、清,泽雅纸农已近10万人,约占当地人口的80%,成为当地经济支柱。20世纪40年代,泽雅屏纸相继进入上海、山东、台湾及东南亚等地。解放后,政府先后设立“屏纸收购站”和“温州地区屏纸产销协作委员会”。当时,泽雅漫山遍野晒满了屏纸,在阳光照射下,山上山下金光灿烂一片,老人们喜称为纸山。因此,当地人常说“屏纸能养家”。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然而在机械化大生产的冲击下,古法造纸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如一家子的壮劳力一齐上阵,一天差不多能做一条纸。一条纸共3200张,卖到纸商那里的价格是21元。又如现代的新闻纸机造6米幅宽的纸,设计速度可达1800米/分,即每秒3米。而古法纸产量低、质量差、成本高,只能用作冥纸和鞭炮衬纸。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2001年,国务院公布屏纸作坊中的典型代表四连碓造纸作坊,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如今,山里造纸的人几乎没几家了。这传统的造纸坊,如今成为研究学习的重要基地,供游客学习参观的作用远比造纸的作用大得多。
《温州泽雅,古法造纸术在这里流传》图/文:马玛丽
先前的纸山虽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眼前这传承至今的仅70道造纸工序,依旧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石头小屋和水碓都是过去的遗留。